首页 >活动
重视帕金森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发布时间:2014/02/19

陈海波教授:左旋多巴使用三到五年后,容易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以及异动症。而要预防这些并发症,必须首先清楚产生这些副作用的机制和原因。产生“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的机制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其最根本的原因都是病情的进展。


  一般来说,患者出现帕金森病相关临床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已减少50%以上,多巴胺递质减少80%,此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原因是细胞具有代偿能力,突触后神经元通过上调多巴胺受体,使得较少的多巴胺能够刺激更多的受体,从而产生代偿效果,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代偿作用也不能弥补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所造成的兴奋异常,进而出现相应症状,此时给予患者左旋多巴进行治疗,左旋多巴进入大脑后变为多巴胺,多巴胺可以储存在残存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


  由于左旋多巴的半衰期只有九十分钟,因此其药效的维持一定程度上可以依靠突触小泡对多巴胺的贮存作用。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减少,其对多巴胺的贮存能力也随之丧失,此时突触后膜受体所受到的兴奋作用基本依赖于血液中左旋多巴的浓度,因此症状会随着血药浓度的降低而加重,这就是产生“剂末现象”的原因。


  “开关现象”机制 与“剂末现象”相比,“开关现象”相对少见,同样,由于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多巴胺能神经元贮存能力损失严重,使得药物所产生的兴奋作用不够稳定,长期呈现脉冲样刺激,这种不规律的刺激使得细胞无所适从,产生放电异常,兴奋性模式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开关现象”。


  同样,异动症的产生也可能与药物用量过多或者晚期时刺激的不规律有关。我们由此知道,左旋多巴治疗下的远期运动并发症病因首先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其次是药物产生的不稳定刺激。对于前者我们尚无解决办法,而后者是相对可控的,可以通过改变给药方式来加以改善。


  流行病调查显示,用药剂量越大,发病年龄越轻的人,服用左旋多巴后越容易产生运动并发症,所以对于比较年轻的患者,可以尽量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半衰期比较长,因此早期可改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泰舒达等,如果要使用左旋多巴,则剂量应尽量小一点,这样会减少运动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当然还有一些研究认为早期加用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司来吉兰也可以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合理应用以上方法可以推迟左旋多巴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神经时讯》:请您谈谈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及其引起精神障碍的关系? 


陈海波教授:帕金森病精神障碍原因 对于神经精神症状,不能说它完全就都是药物引起的,它也是跟疾病本身有关的。抑郁、焦虑往往是帕金森病本身的症状之一,帕金森病人几乎有40%~50%会发生抑郁焦虑,主要由于脑中五羟色胺的减少而造成的,跟药物没什么关系。而幻觉,精神错乱,躁狂可能跟药物有一定关系,主要可引起幻觉的药物可能是安坦,即盐酸苯海索。左旋多巴相对来讲发生神经精神症状的还是最少的,除非剂量很大,比较而言,激动剂反而更易引起幻觉及精神错乱,此外,金刚烷胺也会引起幻觉和精神错乱。


  如果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治疗,抑郁焦虑症状可以通过抗抑郁焦虑治疗,如果出现幻觉,精神错乱,首先要考虑药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减量,如果药物减下来以后症状还在加重,这时需要给予一定的抗精神病药。需要注意的是,假如病人病情比较严重,还应考虑病人有没有脱水,帕金森病患者晚期由于吞咽进食困难造成体内水分长期缺乏和脱水,也会出现精神错乱的症状。

 

中国神经时讯》:请您谈谈帕金森病情绪障碍在临床中如何治疗?


陈海波教授帕金森病情绪障碍轻、中度比较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重视它,抑郁症状和帕金森症状有很多重叠的地方,容易被误诊和忽略,此时通过多巴胺的治疗虽然能够改善运动症状,但是并不能改善抑郁、焦虑症状,所以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不高。对于帕金森病情绪障碍主要是药物治疗为主,可以首选普拉克索,文拉法辛胶囊和帕罗西汀,这三种药能够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因此可作为首选药,其他药物如司来吉兰以及一些抗抑郁症药物也可能有效。此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助治疗。

 

《中国神经时讯》:帕金森病患者不仅有严重的运动障碍,而且认知障碍亦十分突出,发展到中晚期常导致痴呆。请您谈谈帕金森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


陈海波教授帕金森病导致痴呆的患病率随人群不一样而不同,有调查显示,对于149例病人进行长期的随访,十五年之后,存活个体中痴呆患病率为48%,到了二十年时候,痴呆患病率是83%。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痴呆的患病率会越来越高。帕金森病痴呆的特点与阿尔茨海默病不是完全相同的,老年痴呆主要是以记忆损害为主,而帕金森病痴呆主要以思维缓慢为特征,临床特点较为突出的是执行功能损害,其次是空间障碍,语言障碍,注意能力受损等,此外还会出现由于提取信息困难所导致的记忆问题。


  补充多巴胺并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减少胆碱降解可能改善认知能力,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有效的药物主要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名卡巴拉汀和多奈哌齐,所以目前推荐这两个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痴呆,痴呆药物如脑复康,安尼西坦,奥拉西坦,麦角林,美金刚等对帕金森病痴呆的作用并不很清楚。

 

中国神经时讯》:目前帕金森病治疗强调个体化和联合用药,针对此观点您是如何看待?


陈海波教授: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我们规定了一些规范和原则,这个原则其实也是强调了个体化。帕金森疾病的病因是多样的,它产生的临床症状和表型也不完全一样,加上发病年龄不同,患者对症状改善的需求也不一样,造成了用药需要在原则的指导下个体化治疗,医生应根据病人的病情,特殊需求,药物副作用,并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给予个体化治疗。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如果大剂量连续用药五个月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所以联合治疗非常重要,这样便于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同时减少副作用。我个人习惯使用美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给予病人联合治疗。

 

《中国神经时讯》:做为科室带头人,在团队建设方面,您是如何做的?有哪些较好的经验与读者分享?


陈海波教授:无论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需要在团队的共同协作下来完成,我认为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动性,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最主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只有在愉快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更有助于大家分享科研思路,探讨临床问题,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中国神经时讯》:请谈谈您希望通过我刊向大家表达的观点及重点希望大家关注的话题和理念。


陈海波教授:由于帕金森病有时候会被误诊,因此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帕金森疾病,在治疗上,应该强调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实施个体化治疗,而不是随意的个体化,现在看来这一点做的还是很不够的,很多神经科大夫对帕金森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并不熟悉,帕金森疾病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当今患病率也较高,总体患者数在不断地增长,并且该病不能根治,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只能相对改善生活质量,但是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带来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如何使得患者能够在更长时间内得到比较好的生活质量,这跟我们的治疗是否规范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广大神经科大夫能够对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希望中国神经时讯能够宣传神经科的各方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