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
“共济失调医患交流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09/28

2020年9月25日,国际共济失调日的下午,由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吴志英教授领衔的共济失调多学科诊疗团队发起的“共济失调医患交流会”,以线上主题讲座、医师答疑的形式如期开展,直播观看人数达2800余人。共济失调医患交流会旨在为患者科普共济失调的专业知识,促进患者与医师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并将作为一个长期活动定期举办。此次交流会邀请了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康复科、营养科、精神科等多学科的医师和护士,为共济失调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从诊疗进展、家庭护理、康复训练到营养管理、心理支持等各方面的知识。


0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诊治进展  

微信截图_20200928210356.png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组主要累及小脑、锥体束、脑干等区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浙大二院神经内科董毅医师为我们讲解了SCA的基因诊断、临床评估和治疗药物,解释了神经丝轻链蛋白(neurofilament light protein,NfL)在疾病评估中能起到的作用,介绍了利鲁唑、洛替瑞林、Stemchymal、CAD-1883等新药研究的进展,以及ALZ002、AMT-150、OK99干细胞、RNAi等临床前研究的最新发现。

02 多系统萎缩的诊治进展

微信截图_20200928210426.png


  多系统萎缩(MSA)可分为以小脑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的MSA-C型和以帕金森综合征为突出表现的MSA-P型,前者在临床中易与SCA混淆,鉴别点除了MSA-C有更突出的自主神经症状外,最重要的是基因诊断。李方舟医师就MSA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神经保护及干细胞治疗、Verdiperstat等最新研究的研究结论及意义。

03 共济失调家庭护理

微信截图_20200928210444.png

  神经内科五病区包营晓护士长有着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在此次交流会中,她从情绪管理、风险防护、照顾角色定位、社会支持四个角度进行了分享,向患者及家属们强调了防跌倒、防误吸、防压疮、防感染、防血栓、防自伤的重要性。

04 自由提问时间

 微信截图_20200928210514.png

  在交流会的前期准备中,我们通过问卷收集了200多个问题,从中挑选出了患者及家属最为关注的16个,吴志英教授、董毅医师、李宏福医师对这16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还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对直播评论区的提问进行了答疑。问答内容整理见文末。

05 康复训练、营养管理和心理支持

微信截图_20200928210545.png

  对共济失调患者而言,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对平衡能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要。浙大二院康复科李金辉副主任医师用生动的图片和细致的叙述为患者及家属介绍了以Frenkel训练法为代表的共济失调运动控制训练方法。

  除典型的行走不稳外,共济失调患者也易出现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症状,并可能进一步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及脱水等不良后果,增加患者误吸及肺炎的风险。营养科郭惠兰医师建议能通过增加液体稠度、调整食物质地、调整进食姿势和每口食物量以应对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问题,通过额外补充营养配方食品应对营养不良问题。

  由于共济失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和能力减退的主观感受,随着疾病进展,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患者家属也可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浙大二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郜彬医师以连线的形式,就共济失调的心理支持进行了讲授,并强调了家庭成员的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06 寇德罕见病中心致辞、北京企鹅之家分享 

微信截图_20200928210616.png

微信截图_20200928210625.png

  对于共济失调患者而言,医院的规范诊断与专业治疗极为重要,但来自社会的支持与病友间的互帮互助也不可或缺。蔻德罕见病中心致力于在罕见病病友群体与各组织机构间搭建桥梁;企鹅之家则由原中国共济失调病友协会发展而来,旨在关爱共济失调病友身心健康。在此次交流会中,蔻德罕见病中心的创立人黄如方先生及企鹅之家发起人王飞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共济失调社会组织的具体情况,王飞先生还从患者角度进行了个人经历的分享。

一、疾病科普:

1.  SCA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具体表现,早期症状是怎样的,最后阶段人的表现怎样?

答:SCA的阶段划分并不严格,我们根据有没有出现共济失调主诉,分为症前阶段和现症阶段;也可以根据能否自己走路,分为可以自行行走、需要扶行、需要轮椅、必须卧床等。医生一般会根据共济失调的专业量表来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共济失调的早期症状最常见的就是走直线困难,精细动作不灵活,最后阶段的患者可能会面临需要卧床、口齿严重含糊、视物重影明显、甚至吞咽困难需要医学干预的情况。

2.  SCA重复数与发病年龄,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遗传早现是必然的吗?每代提前多久发病?

答:SCA的CAG重复数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重复数并不是决定发病年龄、严重程度的唯一因素,它只解释了60-70%,剩下的30-40%与基因修饰、其他基因的序列、环境因素等都有关系。遗传早现并不是必然的,在有些病友的家系中,几代人的发病年龄相差都不大,但要知道动态突变有这个趋势,是可以出现明显的遗传早现的。每代提前多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正如前面所说,有些病友的家系中甚至不会出现明显的遗传早现。具体提前多久,与传到下一代时增多的重复次数、外界环境因素都有关。

3.  共济失调这个病是否会有其他并发症?是否会变成多系统萎缩?

答:共济失调常伴有非共济失调症状,如锥体征、感觉障碍、肌肉萎缩、脑干眼运动征和泌尿系统功能障碍等,但是遗传性共济失调和多系统萎缩是两种原因导致的疾病,前者是由于遗传因素,后者是后天因素,所以遗传性共济失调并不会发展成多系统萎缩。

4.  有共济失调的明显症状,刚发病不久,想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具体是那种分型,我是该做全外显子的检测,还是动态突变的检测?

答:首先需要排除后天性的共济失调。在此基础上,如有明显的家族史,建议先进行动态突变的检测。动态突变是遗传性共济失调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我们医院进行的SCA一二套检测,包含SCA1、2、3、6、7、12、17、DRPLA,已经能够实现70%以上的确诊。散发的或动态突变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进行全外显子检测以明确病因。需要注意的是,全外显子检测和动态突变检测之间互相不能替代,全外显子检测不能发现大片段的动态突变。

二、遗传咨询:

1.  SCA患者,有哪些方式可以要一个绝对健康的宝宝?

答:若已经怀孕,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技术,如羊水穿刺等确定宝宝的基因型。若还没有怀孕但在备孕,则可以选择第三代辅助生殖技术,即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获得一个不携带SCA基因突变的宝宝。

2.  做试管的话大概花费多少钱,一般的医院都有这项技术么?

答:试管婴儿的费用一般包括前期检查费、胚胎冷冻费、促排卵药物费和手术医疗费,因为个人情况不同、治疗周期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同,有的患者2-3万即可,有的可能花20-30万还没成功,所以费用波动范围较大。试管婴儿的这项技术在省级妇幼保健院一般都有。

3.  已经怀孕后如何最早检测婴儿基因?

答:可以选择产前诊断技术,包括临床上最常用的羊水穿刺,一般在孕16-18周进行,手术并发症相对少见,胎儿丢失风险约为0.5%左右。如果想要更早期诊断的话还可以选择绒毛穿刺取样,可早至8-10周,但是一般选择在10周之后,否则会增加流产及胎儿畸形风险,且这个技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4.  父母没有发病,为什么子女发病?

答:这有好几种可能性:

1) 不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而是后天原因造成的,如酒精性小脑共济失调等。

2) 隐性遗传:隐性突变需同时携带两个致病突变才致病。当父母各携带一个致病突变,而孩子分别从父母那遗传了两个致病突变时,就会出现父母无病而子女患病的情况。

3) 新生突变:就是父母没有,而孩子携带的突变,一些SCA患者就是由于新生突变致病的。

4) 遗传早现:SCA中最常见的一种突变形式就是动态突变,SCA1、2、3、6等都是这种类型,是某个片段在同一个基因中重复了太多次。顾名思义,动态突变的“动态”,反映的是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它具有一个特性,学名叫“遗传早现“,是说后代的重复次数会比上一代更多。所以有时候父母携带的是不发病的中间片段,而后代出现基因重复次数扩增且大于发病阈值,进而发病了。

5) 疾病的发病时间晚,而父母去世早,父母在世时尚未出现明显的疾病表现。

三、治疗方法:

1. 他替瑞林能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吗?他替瑞林的副作用有哪些?能跟胞磷胆碱钠胶囊和丁苯酞软胶囊,一起服用吗?

答:他替瑞林,其本质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用于改善共济失调步态,但目前仅在日本进入临床,国内尚没有此药。因为它是一种对症治疗药物,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包括遗传性共济失调)如果有效,需要长期服用,停药就失去作用。他替瑞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关于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比如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他替瑞林是可以和胞磷胆碱钠胶囊、丁苯酞软胶囊一起服用的,因为他们各自的作用原理是不一样的。

2. 中药或针灸、推拿按摩等物理刺激是否有缓解的可能?

答:中药的药理成分比较复杂,不建议使用中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针灸、推拿按摩等物理刺激是可以缓解一些临床症状的,比如改善肌肉萎缩、肢体痉挛状态。

3. 小脑共济失调的开颅手术是否靠谱?是否适合所有的小脑萎缩症患者?

答: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因复杂多样,有一些是因为颅内肿瘤、血管瘤或外伤血肿等导致的,这类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是靠谱的,但如果是针对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而言,因为它是由于基因异常而致病的,故手术方法是不适合的。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老百姓说的“换血“能否治愈该病?以前是否有先例?

答: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蛋白功能损害进而导致临床症状的,而基因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血液只是属于其中的一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更换的也只有血液中的细胞,其他地方比如颅脑、肌肉等并没有改变,所以,这个方法也是无法治愈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目前还我们还没有听说过SCA患者有治愈的先例。

5.  病情有明显的恶化,平时也一直在吃药,但是还是变得严重了,这个病平时能做点什么再延缓病情恶化?

答:平时一直有吃药,病情还有明显恶化的患者需要及时复诊,医生可根据你们的症状调整用药,一般来说用药是可以改善症状、延缓进展的,如果不用药,病情进展的会更快。但是共济失调患者平时除了坚持吃药,定期复诊外,一定要坚持康复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营养、积极的心态,这些都是有助于改善病情的。

6.  艾地苯醌片是自费药,能否进医保?长期服用这些药能不能效仿慢性病开药,一次配的药三个月的量,减少麻烦提供方便?

答:现在全国成立了罕见病协作网,我们医院作为浙江省的牵头医院,把罕见病患者的药物纳入医保是我们会一直推动的事情。因为医保限制,不能一次性开超过1个月用量的药,有些药物不能超过2周,但是为了方便患者,我们医院现在已经有了线上续方、药品配送到家的服务,详细的流程可以下载浙二好医生App查看。

7.  前段时间的脑机接口的研究对我们是否是一种新的期望?

答:脑机接口是一种突破常规的外周神经肌肉传出通路限制,使人可以通过脑信号直接控制外部设备的新型人-机交互方式或技术。它能辅助患者与外界交流、活动,实时控制假肢、机械人等,帮助其重建运动功能和减少生活依赖,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脑机接口的研究对我们共济失调的患者也是一种新的期望,但是运用于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8.如何能够尽快得知医疗方面的最新信息,配合医院的科研项目的推进呢?若以后国际有药物临床试验,浙二团队是否可以参加?

答: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或者共济失调相关公众号的消息,如果有新的治疗方面或者科研项目的消息我们会在公众号上发布,我们团队诊治的共济失调患者数目在国内是排前几位的,如果国际上有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进行,也会优先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