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中文名 | 泛酸盐激酶相关神经退化性疾病 | 疾病英文名 | Pantothenate Kinase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
别名 | PKAN | 患病率 | 1-9 / 1000000 |
遗传方式 | 常染色体隐性 | ICD编码 | G23.0 |
疾病分类 先天畸形综合症
病因
泛酸盐激活酵素相关神经退化性疾病(Pantothenate Kinase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 简称PKAN),又称为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 (HSS)或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NBIA),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神经退化性疾病,患者常在10岁前发病,铁离子在基底核会不正常的堆积,造成渐进恶化的肌张力不全,并伴随有色素性视网膜病、发音困难等症状。另外约有25%的患者于10岁后发病,症状有显著的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等。
目前已知此症导因在PANK2基因之突变,所转译的蛋白为泛酸盐激活酵素(Pantothenate kinase 2),其功能为调控辅酶 A的生成和负责N-pantothenoyl- cysteine、泛酸(pantetheine)、泛酸盐(pantothenate)的磷酸化,并避免这些物质的堆积。当泛酸盐激活酵素因基因突变而功能受损时,将造成N-pantothenoyl-cysteine、泛酸、铁离子、半胱氨酸的堆积,对细胞会产生毒性。虽然详细的致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楚,但在脑细胞中堆积的半胱氨酸可能会和铁离子相互作用,并协同其他分子对脑细胞产生压力,最后导致神经细胞的退化。
症状
PKAN依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和疾病发展速度可分为典型PKAN (Classic PKAN)和非典型PKAN (Atypical PKAN):
典型PKAN (Classic PKAN)----
发病时间较早,通常于6岁前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为3.4岁。
病情的发展时而快速,时而稳定,但仍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
肌张力异常:下肢因为肌肉过度收缩而造成步伐困难和动作的局限;上肢、颈部、脸部也会出现肌张力异常。
突发性的肌肉痉挛;肌肉僵硬。
运动失调:失去协调动作的能力、手足舞动症(Choreoathetosis)。大约在发病后的10-15年间会失去行动能力。
发音、说话困难并伴随吞咽困难。
可能有智力受损,或渐进恶化的失智。
2/3的患者会有色素性视网膜病。另有视网膜退化病变会到导致夜盲症、周边视野的丧失甚至有失明的可能。
患者的寿命差异很大。
非典型PKAN (Atypical PKAN)----
平均发病年龄为13岁半。
疾病的发展速度较典型的PKAN慢。
语言障碍:如发音困难、会重复语句的复语症(palilalia)和说话急促等。
走路模式类似帕金森氏症患。大约在发病后的15-40年间会失去行动能力。
性格改变:例如容易沮丧或有暴力倾向。
不一定能找到突变的基因。
诊断
在PKAN的诊断上,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锥体外路径的功能异常)、发病年龄等来判断,此外还可利用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查来确定诊断。
1. 影像学检查:
核磁共振(MRI)是常用来诊断的工具,在患者的T2加权影像(T2 weighted imaging)中,在苍白球(globus pallidus)的位置可观察到像“虎之眼”(eye of the tiger)的影像,目前的文献指出,脑部的病征与基因突变具高相关性,已找到PANK2突变基因的患者,其核磁共振的影像中,几乎都能观察到此影像变化。
2. 基因检查:
PANK2基因是目前已知与PKAN有关的致病基因,因此可利用PANK2的基因序列分析为诊断依据。基因检查除了用以诊断外,也可运用于产前检查中。此外,除了单点突变外,目前有研究指出有3-5%的患者,发现有PANK2基因的重制或缺失。
治疗
目前并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延缓或停止患者脑部的神经退化,仅能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如Levodopa、Trihexyphenidyl,对某些患者有帮助。Diazepam和Dantrolene能够缓和肌肉痉挛和僵硬。曾有案例显示,在较严重肢体僵硬的病人的脊髓液中注入Baclofen,对一些患者也具有疗效。苍白球切开术(Pallidotomy)可用来缓和肌张力异常的疼痛感,或可稍加恢复患肢的功能。患者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可利用电脑等给予额外的协助。
资料来源: 1.http://www.orpha.net
2.http://www.tfrd.org.tw/tfrd/intro_a#
最后修改时间:2013年1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