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中文名 | 异戊酸血症 | 疾病英文名 | Isovaleric acidemia |
别名 | 未知 | 患病率 | 1-9 / 100 000 |
遗传方式 | 常染色体隐性 | ICD编码 | E71.1 |
疾病分类 先天性代谢异常 胺基酸/有机酸代谢异常
病因
是由于粒腺体中isovaleryl-CoA dehydrogenase酶缺乏所造成。此酶的作用是经由electrontransfer flavoprotein (ETF)将电子传至电子传递链。缺乏这个酶会造成白胺酸( Leucine )无法进行正常的代谢而代谢成isovaleryl-CoA堆积,进而产生isovaleric acid与其他的代谢物如3-hydroxyvaleric acid及N-isovalerylglycine 。
异戊酸亦可与carnitine结合产生isovaleryl-carnitine,此物(C5-acylcarnitine)可经由串联质谱仪中侦测到。N-isovalerylglycine与isovaleryl-carnitine可将有毒的isovaleric acid转变成无毒的物质而从尿液中排出。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呕吐、嗜睡、脱水、低体温、臭脚丫体味与抽筋。
症状
依照临床症状的严重度分类为
1.典型(急性):出生后通常与一般婴儿无异有几天到几周的无症状期但渐渐会呈现倦怠胃口不佳呕吐脱水嗜睡活动力变差体温偏低甚至会有抽筋的现象。50%患者在出生后几天内呈现呕吐、嗜睡、痉挛、甚至昏迷。患者呼吸尿液呈现“Sweat foot ”(臭脚ㄚ )的味道。
2.非典型(慢性):发病时间较晚约在出生后一年左右其症状较为轻微且不明显这一类患童不一定有特殊的气味但会有胃口不佳生长发育不良智能发展障碍抽筋等现象。
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高anion gap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氨症、低血糖、酮酸血症、高甘胺酸与血球过低。当病人生病或是受到压力时,会反覆的产生代谢性失调的现象。越早发病的病人死亡率会越高。早期诊断、尽早给予加护照顾、给予包括glycine与carnitine等药物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主要是测定出生后2~5天内新生儿滤纸血片中异戊酰肉碱( Isovaleryl carnitine;C5 )的含量。若C5 > 0.6 μΜ则为阳性,需转介至医院确诊。确认诊断方法为利用GC/MS检测尿液中相关代谢有机酸( Isovalerylglycine、Isovaleric Acid、3-Hydroxyisovaleric Acid;2-Methylbutyrylglycine )含量,MS/MS分析血液中C5肉碱的含量,最后以测定皮肤纤维母细胞或白血球中异戊酰辅酉每A去氢酶( Isovaleryl -CoA Dehydrogenase )的活性作为确诊的工具。
治疗
治疗原则为低蛋白饮食治疗,严格控制白胺酸的摄取;另外补充甘胺酸( Glycine )及肉碱。并定期1~3个月检查血中异戊酰肉碱及尿中异戊酸、Isovaleryl glycine含量以及生长发育与智能发展情形。急性发作1.矫正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NaHCO3持续灌注)2.移除过多isovaleric acid,方法包括(a) Glycine 250-600 mg/kg/day,可藉由isovalerylaglycine之形成,快速由尿液中排出。(b) Carnitine 100-400 mg/kg/day,可藉由isovalerylcarntine之形成,快速由尿液中排出。(c)适当之热量给予以减少患者异化状况,10% glucose water维持液体量1.5~2倍持续灌注。(d)血氨>200 uM可给予口服sodium benzoate 250 mg/kg/day,分3~6次给予(台湾目前只有口服剂型)(e)血液透析于上述办法仍无法改善其生化与临床状况时施行长期治疗1.特殊配方奶(leucine free)以限制leucine的摄取量,头一年可将leucine的量慢慢增加至800mg/day;之后大部份之儿童可接受20~30公克之蛋白质,而不需添加持特殊配方奶。2.Carnitine 50~100 mg/kg/day,glycine 150~300 mg/kg/day。
资料来源:1.http://www.orpha.net 2.http://www.tfrd.org.tw/tfrd/intro_a# 3.百度百科
最后修改时间:2013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