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Nature:iPS技术可校正大规模染色体缺陷
发布时间:2014/01/17

日前,诺奖得主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等人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称,他们通过细胞重编程技术(iPS),使正常染色体成功替代环状染色体,校正了大规模的染色体缺陷。这样的新技术有望用来治疗,因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天畸形、智力障碍和生长迟缓。

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凯斯西储大学的 Anthony Wynshaw-Boris 教授表示:“未来也许可以通过这一途径,对携带染色体缺陷的患者细胞进行重编程,使正常染色体替代缺陷型染色体,让细胞恢复正常。”

环状染色体会引起多种先天性缺陷,不过由于细胞分裂出现问题,几乎所有的携带者都身材矮小。正常的染色体是末端受到保护的线性结构,而环状染色体的两端发生融合形成环状。这样的融合可能与染色体发生大范围的末端缺失有关,如果缺失的是细胞正常功能所需的基因,就会导致功能丧失型的疾病。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染色体大规模缺失的办法。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在对患者细胞进行 iPS 重编程时,正常功能的染色体能够替代缺陷型染色体。他们将三位 Miller Dieker 综合症患者的皮肤细胞诱导成 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一疾病是由 17 号染色体一端发生大规模缺失造成的,这种缺陷会影响患者的大脑发育。

这三位 Miller Dieker 综合症患者中,有一位携带环状染色体,另外两位的 17 号染色体没有成环。不过,三位患者都拥有一个正常的 17 号染色体。研究显示,环化的 17 号染色体在重编程之后彻底消失,被正常 17 号染色体的拷贝取代。而未成环的缺陷型染色体在重编程后依然存在。研究人员又对两个环状 13 号染色体携带者的细胞进行重编程,结果是细胞抛弃了环状染色体,选择了正常 13 号染色体的拷贝。这说明,重编程的校正能力,并不是环状 17 号染色体所独有的。

“研究显示,重编程时细胞的快速持续分裂,会使环状染色体丢失,”山中伸弥说。“而正常染色体的复制可以校正这一缺陷。”

“这样的事件在干细胞中以一定的频率发生,”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Marina Bershteyn 博士解释道。“其他方法难以校正染色体中的大规模缺陷,而我们的技术为此提供了可能。”

“可以建立一个环将染色体缺陷包括在内,再利用细胞重编程将其丢弃,理论上可以由此校正染色体缺陷,” Wynshaw-Boris 教授说。“环状染色体很罕见,不过染色体异常就普遍得多,这些异常会引起许多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目前,我们的技术还只能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进行染色体治疗,还不能直接用于人体。不过,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再生医学领域,对具有相关染色体异常的患者进行组织修复。”

原文检索:

Marina Bershteyn, Yohei Hayashi, Guillaume Desachy, Edward C. Hsiao, Salma Sami, Kathryn M. Tsang, Lauren A. Weiss, Arnold R. Kriegstein, Shinya Yamanaka& Anthony Wynshaw-Boris. Cell-autonomous correction of ring chromosomes in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Nature, 12 January 2014; doi:10.1038/nature1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