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科幻片里的“行走机器人”,正在帮行动不便的孩子重新迈开双腿
发布时间:2019/01/03

不幸患上罕见病的小浩因病丧失了行走能力,不久前,医生告诉小浩的家长,像小浩这样的患儿,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进行行走训练,在做完初步评估后,小浩被训练师扶上了智能机器人,小浩的腿部连上了机械臂,随着他行走的步态摆动,就像电影中的“太空人”。


20181220165304388628.jpg


罕见病孩子穿戴上设备  

一边玩游戏一边行走

这一天,是身患罕见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小浩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第一次行走训练的日子,医生为小浩做完评估后,行走不便的小浩被外公抱上了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将松紧带捆绑在小浩的上身,这是机器人“减重系统”的组成部分。

这时,平时无法正常站立的小浩被减重系统“拉”了起来,减重系统已经为他承受了部分重量,保证训练量能够在小浩肌肉的承受范围内。

接下来,步态机器人贴合在小浩的腿部,小浩的腿部连上了机械臂,就像电影中的“太空人”,训练师按下启动键,小浩面对着的屏幕上方出现了一个个游戏选项。

看到了游戏,小浩两眼发亮的说:“我想玩这个游戏!”,这是一个虚拟现实行走游戏,小浩需要不断行走才能看到地图上的各种风景,游戏启动后,小浩马上行走了起来。

训练室内响起机械臂有节奏的运作声,小浩的腿部也正在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地图上不仅有直路,还有一些弯道,小浩的脚踝用力,在游戏中就能向转弯。平时走路不太方便的小浩,在机器上走得兴致勃勃,他还告诉训练师,自己还想“换个游戏玩玩”。

训练师开始观察小浩行走的动作,对小浩的行走方式作出纠正,不时告诉小浩接下来应当怎样用力,还提醒小浩,不能习惯性的向后仰头。


20181220165304391951.jpg


对脑瘫、脑炎、截瘫患儿均有作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徐开寿介绍说,妇儿中心的智能机器人在设计上主要针对儿童,能承受的身高范围为84-148厘米,能承受的最大体重为40kg。智能机器人行走训练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有益外,对于截瘫、颅脑损伤髋关节发育不良、髌骨脱位、脑炎、脑卒中、不完全性截瘫、脊髓脊膜突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都有一些作用。

据徐开寿介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病,也属于遗传病,只在男性身上出现。刚刚出生的患儿在行走方面并没有太多异常,从三到五岁开始,行走功能开始慢慢恶化,小腿和肩胛骨部位的肌肉看起来会变得粗壮,走路时能够发现他要踮着脚,挺着肚子,翘着屁股,直至七到十岁,患儿将开始丧失行走功能。

遗憾的是,目前这一疾病仍然以一些支持性疗法为主,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在患者二十至三十岁这段时间,极大部分的患者将死于心力衰竭。

“智能机器人的积极意义在于,接受训练之后可以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也可以帮助无法行走的患者再次进行行走训练,对患者的踝关节有利。”徐开寿说。

对于别的疾病的患儿,比如脑瘫患儿,智能机器人能够取得比较重要的疗效,对于脑瘫中的偏瘫患儿,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调节,在偏瘫一侧提供合适的训练力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另外就是神经的可塑性,徐开寿谈到:“比如我们打篮球踢足球,一段时间后在人脑中的相应区域是有痕迹的,这就使得训练者在半年甚至一年以后还有相关的记忆,我们训练的目的其实也是这个,希望在患儿脑中留下记忆,提高他们的神经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