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平价“特药”容易买到吗?
发布时间:2019/06/14

省肿瘤医院抗癌药供应充足。

    本报记者 朱 华 文/图

    随着抗癌特效药降价、纳入医保,给用不起高价进口药的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不过,有的平价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反而在医院“消失”了,让患者只能“望药兴叹”。

    那么,这些平价抗癌药进医院的阻碍在哪里?我省患者现在都能及时用上这些平价“特药”吗?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省内相关医疗机构。

    患者能及时用上平价“特药”吗?

    “我现在治疗淋巴瘤用的药品美罗华,报销后比以前能省七成。”近日,记者在省肿瘤医院住院部采访,肿瘤患者罗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几个月的治疗,医生开出处方后他都能第一时间用药,享受到了平价“特药”的实惠。

    肺癌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我国最新纳入医保目录的17种药品中,有近三分之一都是治疗肺癌的靶向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可以精准有效地阻止癌细胞生长)。省肿瘤医院内二科医生邹俊韬告诉记者,以前虽然也有进口靶向药可用,但因为难以承受高昂的费用,很多患者只能去网上买非正规的仿制药,甚至选择放弃治疗。现在有了降价惠民政策,很多患者又看到了希望。今年以来,泰瑞沙、吉非替尼、培美曲塞等主要药品的使用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数倍。

    省肿瘤医院医保部主任王雪芹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医保目录上有43种、97个品规的“特药”(费用较高、疗效确切且难以替代的特殊治疗药品),而该院能够提供的有38种、58个品规,已大部分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最近半年,尽管用药量大增,但药品供应没有问题,患者可以选择在医院“特药”窗口或定点药店购买。

    鹰潭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去年17种纳入医保目录的抗癌药在该院也都有备货,可以确保患者用药需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惠民政策的落地,和去年相比,我省抗癌药供应情况已经大为改善,肿瘤患者在医院开不到药的情况越来越少。不过,考虑到肿瘤患者数量、药品进货和存储成本等原因,各家医院的落实情况还不平衡。省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督促相关医院尽快落实惠民政策,让更多患者用上平价“特药”。

    为什么有时买不到平价“特药”?

    业内人士分析,平价抗癌药有时会出现缺货问题,市场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相关药品降价、纳入医保后,需求量激增,企业生产跟不上,导致短时间内供不应求。

    以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为例,两年前市场价约为每单位2.45万元,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后,价格降至7600元,降幅约为70%。由于使用的患者人数剧增,造成全国缺货。去年以来,随着企业产能提升,该药品供应不足的情况已得到有效缓解。

    记者了解到,可治疗多种癌症的司莫司汀胶囊目前在我省就很难买到,离江西最近的销售点在广州。对于需要用药的患者,医生只能告知外省药店的具体地址,由患者自行去想办法购买,无形中增加了不少购买成本。

    此外,一些罕见病的药品由于需求量不大被称为“孤儿药”,因为研发成本高,相关企业生产、推广积极性不高,也会导致区域性缺货。

    针对部分药品供应短缺的问题,我省目前正着手建立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将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监测预警体系。下一步,我省将制订短缺药品清单,引导医疗机构开展药品提前储备、替代药品遴选等针对性应对措施。

    “药占比”考核导致用药难?

    和市场因素相比,还有一种情况更加复杂——明明有药,但因为“药占比”考核等因素,医生有顾忌而不能开。

    所谓“药占比”,指的是药品收入在医院医疗总收入金额中的比例。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术语,而对于医院来说,却曾经是一个重要考核指标。2015年,我国提出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到30%的目标。应该说,这个政策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生用药,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药占比”虽然下降了,但是患者的负担并没有有效减轻,还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

    为了应对“药占比”考核,很多医院的医生让患者自行去药店买药,甚至将药房交给第三方托管。而对于价格高昂的抗癌特药,很多医院都担心开药会大幅增加“药占比”,从而导致这些医院的肿瘤患者用药难。这些做法显然有违“药占比”考核初衷。

    今年1月的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显示,有54.9%的受访患者存在买不到医保抗癌药的问题,其中53.4%的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院明确表示不进医保抗癌药。

    新考核机制能否见成效?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单一“药占比”考核带来的负面作用。去年底,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谈判药品费用不纳入医保总额控制范围,不纳入“药占比”考核范围,医疗机构要及时采购配备相关抗癌药,不得以医保费用控制、“药占比”和医疗机构用药目录等为由,影响抗癌药的供应与合理用药需求。今年4月,省卫健委和省医保局也联合发文,促进抗癌药降价落地,保障临床合理用药。

    在采访中,一些基层医务人员对此类药品不再纳入“药占比”表示欢迎,但又有新的疑问——其他药品还要不要考核呢?记者为此咨询了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得到的答复是,单一的“药占比”考核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新的考核机制通过控制门诊和住院病人次均费用增幅、医院收支结构等定量指标,以及处方点评等多项措施,积极推动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新考核机制目前还在落实当中。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新机制明显更科学全面,但落实到位,还需要多方努力,继续深入推进医院、医药、医保的联动改革,从而让患者不再“望药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