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怀柔区渤海镇铁矿峪村的七旬老人刘占兰展示自己的社保卡和居民健康卡。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记者 刘欢
去年,刘占兰家摊上事儿了!
刘占兰,年过七旬,家住怀柔区渤海镇铁矿峪村。因患颅内动脉瘤突发脑出血,前后住了两次院,医药费花了26万多元。“这么多钱,我拿不出来呀。”刘占兰犯了难。她没想到,结账时,只掏了不到10万元,一多半都由刚拿到手的城乡居民社保卡实时报销了。刘占兰看着手里的社保卡,很开心,“以后看病,再也不用先垫付了!”
去年5月的一天,刘占兰突然头痛难忍,家人赶忙将她送去怀柔区中医医院,拍完片子,医生发现老人家颅内有出血,建议赶紧转到城里的大医院。大女儿王革艳叫了120急救车,把老母亲转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医生说我妈的颅内动脉瘤引发了脑出血,必须尽快手术。”回忆当时,王革艳现在还心有余悸,“住院押金5万元,我们姐妹几个赶紧凑齐了钱。”
老人当天下午就做了手术。人救过来了,全家松了一口气,可医疗费又成了心病。母亲住院期间,王革艳曾悄悄去护士站查过一次账。
一看账单,王革艳心里咯噔一下,“妈呀,当时账面上已经花了快20万元了。”转念一想,王革艳又觉得有哪儿不对,“押金才交了5万,这医院怎么也没催我们交钱呀。”
护士一解释,王革艳这才闹明白,原来医保实时报销了。
2018年,本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构建全市统筹、城乡统一的居民医保制度,农村居民也有了社保卡,到定点医院看病,个人不再垫付医疗费,“看病持卡就能实时结算,我们的经济负担减轻不少。”王革艳一下子轻松了。
祸不单行,刘占兰出院没几个月,又因为脑血管病突发,进了医院。在怀柔中医医院一查,颈动脉堵塞!老太太又住院一个多星期。
这下,刘占兰犯愁了。她把王革艳叫到身边,执意要问看病花了多少钱,拗不过母亲,王革艳给老太太看了收费单据。刘占兰一看,脸儿都白了——26万多元,“这我哪拿得出来呀!”
见妈妈真急了,王革艳赶紧掏出社保卡,“您别担心,没那么多,医保给报了不少呢。”刘占兰将信将疑,一直觉得女儿在哄她,直到找村里社保员孙凤丽一打听,老太太才彻底放了心:她这病,基本医保给报了11万余元,大病保险又给报了4万余元。“我们自己总共花了不到10万元,感谢国家政策好呀。”刘占兰笑着说。
瞅着刘大妈,孙凤丽也很有感触。她说,过去,城镇居民医保覆盖本市城镇居民,包括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实行市级统筹;而“新农合”覆盖的是本市农村居民,实行区级统筹。在保障待遇标准方面、费用报销方式上,两项医保都有差异。比如城镇居民医保已全部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新农合”则由涉农区分别管理,农村居民看病以区内医疗机构为主,多数需个人垫付医药费,再进行人工报销。
渤海镇铁矿峪村230多位村民的医疗费报销都归孙凤丽负责。“过去,一到月底,大伙儿会拿着收费单据到村委会交给我。我算完录到系统里,再集中提交到社保所。大伙儿的钱,报销到账最快也得等上一两个月。”孙凤丽说,现在好了,城乡居民医保统一了,持卡实时结算,不仅方便,而且减轻了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
实惠,不仅仅是“实时结算”。
北京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后,参保人员已达398.6万人。门诊实际补偿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封顶线由3000元提高到4000元;住院实际补偿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对一些特困供养人员、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等,大病保险政策进一步倾斜,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常见病、罕见病及一些癌症昂贵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今年,市财政继续加大对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在143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元。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由2000家左右增加到近3000家,就医范围进一步扩大……作为兜底性医疗保障制度,本市城乡居民医保已初步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