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表彰了93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97个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表彰。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领衔的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由全院多学科专家组成,他们中有两院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更多的是来自临床一线、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医生、药师、遗传、病理、检验和影像学专家及中青年骨干。团队始终坚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勤学、敏思、务实、担当,在抗击新冠疫情、罕见病诊疗防治、疑难重症多学科诊治等工作中,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作出了突出成绩。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成员合影(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因在广州抗疫未能参与拍摄)
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全体队员合影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团队带领协和186名援鄂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精心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救治的极危重症患者病亡率比国际报道低近30%,为全球抗疫贡献了协和经验。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发生疫情,团队带领协和人70小时建成核酸采样方舱,58小时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构筑安全防线。
从武汉到哈尔滨,到北京,再到乌鲁木齐,团队成员始终冲锋在前,深入战“疫”。因在抗击疫情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团队多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医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8月12日,公益云诊疗周活动的罕见病MDT会诊现场
十三五期间,团队在卫生主管部门领导支持下,与全国同行通力合作,积极推动中国罕见病定义、诊疗、研究、保障领域实现多个从0到1的突破:中国罕见病首次国家认定,五部委联合发布首批121种罕见病目录;受命主编的《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国发布;牵头建设覆盖全国324家医院的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开展国家罕见病运行病历直报工作;主持建成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NRDRS),跻身国际三大罕见病注册登记平台;筹建国家罕见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推动全国罕见病质控体系建设;每周固定开展罕见病多学科会诊(MDT),与全国50余家协作网医院远程共享;主编首部罕见病教材《罕见病学》,首次为研究生开设罕见病学课程;创刊《罕见病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罕见病诊疗相关培训,助力罕见病学科领域人才培养,受众达数万人。
团队发起建立中国罕见病联盟,紧密联系罕见病患者,连续多年开展罕见病宣教义诊,在多部委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推动实现了国外罕见病药物合法特购,肾上腺皮质癌用药米托坦片特购“破冰”;开展中国首例罕见病同情用药(国外临床试验阶段药物);组织多项全国罕见病患者、医务人员、药物可及性调研,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赵玉沛名誉院长主持胰腺疑难病多学科会诊
团队坚持传承百年协和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优势,领衔建立了一批优秀的多学科会诊团队。其中作为突出代表的胰腺疑难病多学科会诊团队由赵玉沛院士领衔,基本外科、消化内科等1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共同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由“病人围着医生转”转变为“多科专家围着病人转”。
疑难重症多学科诊疗模式极大程度解决了疑难重症患者就诊难、诊疗周期长、费用高的老大难问题,团队用协和智慧化解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求“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北京协和医院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培养战略科学家提供坚实基础。国家将“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协和,是对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肯定,同时对学科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将以人才建设为抓手,强有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文字/陈恔 医务处
图片/王鹏飞 孙良
编辑/张雅宁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