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罕见病团队炎症性肌病研究小组在国际著名期刊Neurology:Neuroimmunology & Neuroinflammation2022,(赵冰为第一作者,刘付臣,焉传祝为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Neuroscience 1区,IF 8.7)上报告了一组成人晚发型杆状体肌病(SLONM)患者,总结了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随访结果,首次明确提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病有确切疗效,但需要较长的疗程,这一结论对此前认为激素治疗无效的观点做了更正。
此外,作者还系统研究了α-肌动蛋白(α-actin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提出当肌肉活检以非特异性肌纤维萎缩为主要表现时,应常规进行a-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对肌纤维内细小杆状体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诊漏诊。SLONM是罕见病中的罕见病,但幸运的是可以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成人晚发型杆状体肌病治疗方案和诊断方面的这些发现,对早期识别这一可治疗的罕见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前不久,该团队脂质代谢性肌病研究小组在分子遗传学经典期刊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2021,(温冰为第一作者,焉传祝为通讯作者,中科院molecular biology 2区,IF 6.15)上发文报告了110例晚发型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导致(MADD)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病理、遗传特征以及核黄素治疗长期随访结果。首次提出MADD的核黄素补充治疗不需终生服药,仅在环境和机体应急状况下短时间补充就可以避免症状复发,回答了国内外有关MADD患者核黄素治疗疗程的争议。同时该研究还对中国人MADD患者的基因突变热点和突变方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这些研究发现不仅确立了MADD的核黄素治疗原则,而且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了前期的模式动物研究结论,即遗传代谢性疾病可通过自身的代谢再编程机制来代偿代谢缺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临床可以不发病或仅有轻微症状。但在环境和饮食习惯改变以及妊娠等应激状态下,机体会因失代偿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
线粒体脑肌病是神经系统相对常见的罕见病,为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线粒体病研究小组纪坤乾副教授在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支持下,利用Ndufs4基因敲除小鼠构建线粒体脑肌病动物模型,探索苯扎贝特治疗线粒体脑病的有效性Neurotherapeutics 2022,(中科院2区,IF 7.6,吕经纬博士、赵玉英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纪坤乾为独立通讯作者)。结果发现苯扎贝特可显著减缓模型小鼠的病情进展,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研究还发现苯扎贝特可能通过增加小鼠蛰伏时间(torpor bout)来降低机体的代谢率,从而适应线粒体功能障碍情况下的低产能状态。这一现象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干预策略。对线粒体病患者,一方面可以采取保护线粒体的干预措施,减少线粒体损伤,增加能量(ATP)的合成,另一方面是否可以仿效模型小鼠的“蛰伏”现象,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小憩”或“小睡”来降低人体的代谢率,减少能量需求,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罕见病团队长期致力于神经罕见病的诊治研究,坚持以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导向开展研究。在线粒体肌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糖原累积病、先天性钴铵素代谢缺陷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和病理机制研究中均有一些原创性的发现,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指导临床诊疗,使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