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冬竹代表自2019年以来,多次为“罕见病防治”在两会发声。2020年,雷冬竹带领团队成立了医院首个罕见病诊治中心。今年,她再次带来一份《关于进一步推动罕见病医疗保障及预防方向的建议》参会。 雷冬竹代表表示,“近80%的罕见病是遗传病”,防治罕见病的最佳途径还在于早发现、早干预。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她提出罕见病防控应关口前移,通过普及孕前产前罕见病筛查,把好预防关卡。 在我国,不少罕见病患者依然面临“诊断难、治疗难、费用高”的难题。“在健康中国建设道路上,要让更多人看见、关注罕见病。”雷冬竹说。 在“关于进一步推动罕见病医疗保障及预防的建议”中,雷冬竹希望,打通“研、医、药、保、培、助”闭环,构建能预防、能诊断、能治疗、能管理、有药用、可负担的中国特色罕见病防治体系,促进全民健康。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经过这几年防控,我们终止了134个的中重型地中海贫血孩子的出生,并对现在尚有的48人,通过慈善项目、大病救助,解决了二十几人的骨髓移植。”雷冬竹说,“湖南的罕见病三级防控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雷冬竹介绍,湖南积极推进罕见病诊疗和保障工作,2020年率先将注射用伊米苷酶(治疗戈谢病药物)和注射用阿糖苷酶α(治疗庞贝病药物)纳入医保持药管理;2021年印发《湖南省医保谈判药物“双通道”管理办法》,启动湖南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罕见病诊疗能力进一步提升、患者省内确诊比例高;同时普惠型商业保险如“湖南省爱民保”等对罕见病患者用药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建议中,雷冬竹从建立诊疗协作网和保障体系以及孕前筛查3个方面,提出了她的想法。 建立区域性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破解“难诊断、难治疗、难管理”。一方面遴选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地市医院,组建区域内罕见病诊疗协作网,规范诊疗路径,建立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多学科诊疗,开展罕见病诊疗培训,提高罕见病的诊疗水平。另一方面,启用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为罕见病科研、诊疗和政策制定提供高质量的依据。 建立政府主导、风险分担的基本医疗+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弱有所扶、病有所保”。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公益慈善、社会互助、商业健康险、个人自付以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提供多层次保障,实现对罕见病患者的诊疗保障。 建议扩大医保范围,尽快出台《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并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的戈谢病、糖原累积病Ⅱ型、血友病等34种可诊可治疾病的有效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通过政府集中采购,设立国家罕见病专项基金,利用福利彩票等公益慈善基金等方式,降低个人费用。 普及孕前产前罕见病筛查,实现“主动预防、源头控制”。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确立本地区罕见病筛查病种,全民筛查。在政府引导下,普及孕前产前罕见病筛查,科学生育。 “全社会应该对罕见病患者伸出更多援手,也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更多的罕见病患者能够战胜疾病,拥抱更广阔的未来。”雷冬竹再次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