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4月18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薛源)出生仅一个月就被确认患有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全身肌肉无力似“渐冻人”,长到7个月大已经无力进食。近日,武汉儿童医院专家帮这个可怜男婴在胃部“开洞”进食,帮助他延长小生命。
男婴小名叫小毅(化名),家在武汉。他在妈妈老家内蒙古出生,满月后,妈妈李女士发现小毅不爱动弹,手脚也总是软软的没力气,就带他到北京检查。做完基因检测等系列检查后,结果提示小毅的SMN1基因杂合缺失,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渐冻人”是同一类型的病症,新生儿患病率为1/6000-1/10000。医生告诉父母,这类患儿因脊髓运动神经元退化,导致骨骼肌萎缩,肢体麻痹,常常会因肺部感染、进食障碍所致的营养不良或呼吸衰竭而夭折。
即使每天都提心吊胆,父母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然而,疾病仍在不断地发展中。近两个月,小毅逐渐出现了吞咽困难,进食减少,奶量从120毫升慢慢减至60毫升,出生后,体重几乎没怎么长,7个月大的他体重仅11斤。如果不进行干预,小毅很快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其他并发症,加速疾病进展。
通过“病友群”得知可以做“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解决孩子不能进食的问题,小毅的父母带着他回到武汉,找到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梅红。
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专家们制定了详细计划:通过内镜下操作,在小毅的胃前壁与前腹壁之间建立一个通往体外的通道,家长可以通过这个通道直接给孩子注入奶水和半流质食物,为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
手术很顺利,仅10分钟操作,孩子很快从麻醉中苏醒,在重症监护室住了10天,终于转回消化内科普通病房,重回妈妈的怀抱。小毅笑了,妈妈李女士也流着泪开心地笑了。17日,小毅出院回家。
梅红介绍,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属于微创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便于护理,比传统的鼻胃管喂养方式效果更好,可帮助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宝宝长期存活。小毅是湖北省首例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患儿。